5月20日,我校“大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丛玉明老师与成员高文娜老师,受邀参与大连新闻传媒集团FM93.1《幸福家计划》节目“筑梦之道”主题单元家庭教育专访。两位老师通过广播及微信视频号直播,围绕“被忽略的情绪——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心态调整”主题,与全市家长展开深度交流。
解析家庭情绪逻辑,关注双向传递特性
丛玉明老师结合心理学理论与一线教育实践,系统解析了家庭情绪系统的内在逻辑。他指出,父母的情绪源于基础焦虑、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外界事件等多重因素。工作压力、生活琐事等外部刺激易引发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而个体认知模式会放大或缓和这些情绪反应。
在家庭动态系统中,父母与孩子的情绪呈现双向传递特性:父母情绪稳定积极时,孩子能感受到安全与温暖,形成健康心理状态;反之,父母的暴躁焦虑可能导致孩子紧张逆反,孩子的情绪波动又会进一步加剧父母的焦虑,形成恶性循环。丛玉明老师特别强调,父母需正视自身情绪波动的客观性,允许它存在、正视它、调控它,这是科学育儿的重要前提。
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破解情绪控制困境
针对家长“想控制情绪却力不从心”的普遍困境,高文娜老师结合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理论,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丛玉明老师进一步阐释,家长“想忍忍不了”的现象,往往源于“刺激情境(S)-条件性情绪(E)-行为反应(R)”的增强循环模式,破解关键在于识别这一模式并通过“新知识替换旧知识”打破循环。
例如,建议家长预设“可控的情绪按钮”和“心理安全岛”场景,如回忆亲子美好瞬间,在情绪波动时快速识别、停止和调节心态;针对孩子常见问题,提前制定理性应对方案,补充足够的应对孩子各种问题的程序性知识,同时用“鼓励式引导”替代“情绪化指责”。此外,建议家长积极自我强化,每天记录“情绪管理成功时刻”,通过自我肯定增强调控信心。
倡导构建积极情绪回路,分享亲子沟通技巧
两位老师倡导通过日常练习构建积极情绪回路形成习惯,推荐“肌肉渐进式放松法”实现身心舒缓;建议将跑步、瑜伽、家务劳动等融入生活,利用运动产生的内啡肽缓解情绪;倡议家长定期观看孩子成长影像,重温亲子温情时刻以对冲焦虑等。
在亲子沟通层面,他们分享了实用技巧:通过“专注倾听+不打断+回应式反馈”,如“妈妈感受到你现在很着急”,让孩子获得尊重感;运用GROW模型设计启发式提问,如“你觉得怎样做能让玩具整理更轻松呢?”引导孩子自主思考;以“我句式”真诚表达感受,如“看到你熬夜玩手机,妈妈担心会影响健康”,避免对立沟通,建立平等互信的对话模式。
解答热点问题,展现专业实力
直播互动中,家长围绕“隔代教育情绪冲突”“青春期沟通障碍”等热点问题踊跃提问,两位老师结合实例逐一给出针对性建议,其专业、务实的解答获得家长广泛认可。
此次访谈充分展现了我校在家庭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未来,我校将持续深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通过个性化方案设计与常态化家校沟通机制,助力家长提升科学育儿水平,构建家校社共育共同体,为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丛玉明
图片:丛玉明
初审:冯士乐
编辑:杨昆
审核:庄德强
5月20日,我校“大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丛玉明老师与成员高文娜老师,受邀参与大连新闻传媒集团FM93.1《幸福家计划》节目“筑梦之道”主题单元家庭教育专访。两位老师通过广播及微信视频号直播,围绕“被忽略的情绪——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心态调整”主题,与全市家长展开深度交流。
解析家庭情绪逻辑,关注双向传递特性
丛玉明老师结合心理学理论与一线教育实践,系统解析了家庭情绪系统的内在逻辑。他指出,父母的情绪源于基础焦虑、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外界事件等多重因素。工作压力、生活琐事等外部刺激易引发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而个体认知模式会放大或缓和这些情绪反应。
在家庭动态系统中,父母与孩子的情绪呈现双向传递特性:父母情绪稳定积极时,孩子能感受到安全与温暖,形成健康心理状态;反之,父母的暴躁焦虑可能导致孩子紧张逆反,孩子的情绪波动又会进一步加剧父母的焦虑,形成恶性循环。丛玉明老师特别强调,父母需正视自身情绪波动的客观性,允许它存在、正视它、调控它,这是科学育儿的重要前提。
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破解情绪控制困境
针对家长“想控制情绪却力不从心”的普遍困境,高文娜老师结合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理论,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丛玉明老师进一步阐释,家长“想忍忍不了”的现象,往往源于“刺激情境(S)-条件性情绪(E)-行为反应(R)”的增强循环模式,破解关键在于识别这一模式并通过“新知识替换旧知识”打破循环。
例如,建议家长预设“可控的情绪按钮”和“心理安全岛”场景,如回忆亲子美好瞬间,在情绪波动时快速识别、停止和调节心态;针对孩子常见问题,提前制定理性应对方案,补充足够的应对孩子各种问题的程序性知识,同时用“鼓励式引导”替代“情绪化指责”。此外,建议家长积极自我强化,每天记录“情绪管理成功时刻”,通过自我肯定增强调控信心。
倡导构建积极情绪回路,分享亲子沟通技巧
两位老师倡导通过日常练习构建积极情绪回路形成习惯,推荐“肌肉渐进式放松法”实现身心舒缓;建议将跑步、瑜伽、家务劳动等融入生活,利用运动产生的内啡肽缓解情绪;倡议家长定期观看孩子成长影像,重温亲子温情时刻以对冲焦虑等。
在亲子沟通层面,他们分享了实用技巧:通过“专注倾听+不打断+回应式反馈”,如“妈妈感受到你现在很着急”,让孩子获得尊重感;运用GROW模型设计启发式提问,如“你觉得怎样做能让玩具整理更轻松呢?”引导孩子自主思考;以“我句式”真诚表达感受,如“看到你熬夜玩手机,妈妈担心会影响健康”,避免对立沟通,建立平等互信的对话模式。
解答热点问题,展现专业实力
直播互动中,家长围绕“隔代教育情绪冲突”“青春期沟通障碍”等热点问题踊跃提问,两位老师结合实例逐一给出针对性建议,其专业、务实的解答获得家长广泛认可。
此次访谈充分展现了我校在家庭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未来,我校将持续深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通过个性化方案设计与常态化家校沟通机制,助力家长提升科学育儿水平,构建家校社共育共同体,为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丛玉明
图片:丛玉明
初审:冯士乐
编辑:杨昆
审核:庄德强